劳动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思政资源  劳动教育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劳动教育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12-20 点击:13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劳动教育调研报告

一、开展劳动教育的经验做法

1.制度机制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学院出台了《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主要包含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具体措施、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并明确了具体任务的牵头单位、主要完成内容、时间安排等。

建设“课程共建、活动共策、资源共享”工作机制。在课程共建机制中,依托超星泛雅平台,建设院级《劳动教育》在线开放课程。由教务处牵头,在全院范围内选拔具有一定劳动教育课程理论研究基础并乐意在该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优秀教师组建课程建设团队,根据各学段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共同研发设计劳动教育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编写劳动教育教材、拍摄劳动教育理论教学微视频。在活动共策机制中,依托学院自主开发的劳动教育实践平台,集中全院力量开发劳动教育实践项目。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具备活动发布、活动审核、学生选课、考核评价等四大功能。活动发布方包括团委、后勤处、分院三方,团委以发布志愿劳动、公益劳动等服务性劳动为主,后勤以发布绿化养护、校园卫生等日常生活劳动为主;分院以发布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实验室设备维护、实验室软环境建设等生产性劳动为主。在资源共享机制中,课程、活动、基地、设备、师资等资源面向全院开放共享。学生通过观看在线开放课程完成劳动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通过在劳动教育实践平台选修劳动活动完成实践课程的学习,一个劳动实践活动通常2—4课时,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进行选择。

学院《2023级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将劳动教育作为必修课程纳入2023级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总学时为80学时,其中理论部分16学时,实践部分64学时,总学分为4个学分,第14学期每学期均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每个学期20学时,其中理论4学时,实践16学时。每学期为1个学分(其中理论为0.25学分,实践为0.75学分)。劳动教育课程已纳入学院教育督导范围,学院安排专人定期在劳动教育实践平台查看活动发布、选课、活动进展等情况,实地查看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确保了劳动教育按期保质开展。为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院制定了《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劳动教育课程考核实施办法》,明确了理论和实践成绩的权重及评价标准,全面客观记录学生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

2.调查研究

学院组织教务处、后勤处、团委、分院教学院长、骨干教师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文件,根据学院办学定位、专业结构、专业特点、专业优势、专业文化等研讨我院开展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具体措施、重点任务、资源配置、考核评价等内容。根据学院总体部署,各部门、各分院全面梳理学院现有的具备劳动教育知识基础的师资、实践场所、劳动工具、能开设的生活性、生产性以及服务性劳动活动等,并以电话咨询的方式调研兄弟院校劳动教育开展的形式、方法、途径、组织保障等,以座谈、个别谈话等方式调研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想法和建议等内容。在此基础上,由教务处牵头,各部门、各分院负责人参与,共同制定《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该方案经多次讨论、修改完善后出台。

为进一步推进劳动教育,完善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学院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组织教师到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校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进行劳动教育实地调研,参观劳动教育实践场所、了解劳动教育管理模式、组织安排、考核评价、实施效果等,为我院进一步优化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拓宽思路、开阔视野。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和建设,我院已利用的劳动实践场所主要有:宿舍、食堂、实验室、实训中心、校园道路、校园花圃、大师工作室、街道、乡镇、社区、中小学、养老院等场所,开设的主要活动有:宿舍环境美化、实验室打扫、实验设备维修维护、插花艺术、环境创设、乡村环境提升、工艺美术、植物养护、雕刻技艺、社区服务等。

3.条件保障

在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中,学院不断加强与区域共建、共育,共建劳育人平台。我院充分开发了周边资源,加强区域联动,拓宽劳动教育基地和平台。一是充分发挥学校与社会合力,为学生的教育提供更多的、更广阔的舞台,和泰州本地的工艺美术协会,文旅集团等单位合作,发挥地方资源,让学生不仅参与了环境的美化,还积极融入到城市文化名城的建设中,此外还走进非遗大师工作室开展劳动践行非遗传承等活动;学院团委积极整合社会资源,联系市文旅集团、泰州火车站、海军诞生地纪念馆等单,积极整合校内资源,将大学生活动中心作为劳动基地,围绕会务技术保障、活动会场服务、场馆综合管理等方向设置劳动岗位。二是让教育反哺社会,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深入街道、乡镇、社区,小学开展了实践活动,比如在泰州明珠街道靳新社区开展了“乡村环境提升劳动实践”活动,在泰州生祠镇开展了“乡村环境创设”劳动实践活动,在泰州城北社区开展了“爱护环境,墙绘劳动实践”活动,同时还把劳动项目融入到中小学的劳动实践课程中,在泰州市城东小学开展了《工艺美术技艺》劳动实践课程,在泰州市海光小学开展了《手工技艺》劳动实践课程,在泰州市实验小学开展了《手绘技艺》劳动实践课程,不仅在劳动中提升了环境,传承了技艺,还孕育了文化。

4.队伍建设

劳动教育课程团队由校内外兼职教师组成,分“学院、部门、分院、班级”四个层级建设,学院层级负责劳动教育课程理论和实践的顶层设计、系统规划、保障机制等;教务部门负责劳动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包括劳动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微视频开发、测验测试、平台课程建设,以及组织教师参加劳动教育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等培训会议;信息化中心负责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开发、运行维护,编写《劳动教育实践平台使用手册》;团委主要负责服务性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编制“菜单式”志愿劳动、公益劳动、勤工俭学等活动;后勤处主要负责生活性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组织学生开展绿化养护、校园卫生、教室清洁等活动;分院主要负责与专业技能相关的生产性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各班级班主任负责课程任务发布、组织及考核,辅导员负责劳动任务审核及效果确认,形成在辅导员监督管理下的以各班级为单位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劳动教学实践模式。

5.宣传引导

劳动活动面向全院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选择自己喜欢的劳动活动。为提升教育效果,学院将结合时代主题和生动案例,总结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和做法,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活动中的典型经验和典型事迹,对劳动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扬,发挥榜样育人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氛围,不断加强劳动教育长效机制建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根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可知,劳动教育课程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其他专业课程、学科课程有一样的课程地位。除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之外,还要求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础课、专业课、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活动中,实现课程与课程之间、课程与活动之间的有机融合,这也是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一步。但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学院仍未形成健全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仍有很大完善、提升空间。

2.家庭、学校、社会家庭协同共育人机制不完善。目前,学院劳动教育总体上是以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为主,没有能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以及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撑作用,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缺少有机整合,从而导致劳动教育的形式相对单一、稳定的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数量不多、对学生劳动素养的考核不全面等问题。

3.劳动文化未能切实融入校园文化。把劳动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最主要的实施方式之一。通过将校园文化与劳动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劳动习惯与品质,确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等。整体来看,目前学院文化建设对于校园文化中劳动教育的氛围不够浓厚。劳动文化没有有效地融入校园文化,这将是日后开展劳动教育的重点环节之一。

4.为保障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科学的、长 效的条件保障机制作为支撑。但目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却有着明 显的不足,具体体现在师资队伍薄弱、教材缺失、劳动基地建设足等方面。

三、对我省深入推进劳动教育的意见建议

1.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师资培训。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提升教师劳动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和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充分彰显劳动教育的时代特征,扣紧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和时代要求;又要突出教师在新时代劳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注重发挥其主导作用,鼓励更多的教师积极投身于劳动教育,最大限度实现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

2.组织开展全省范围的劳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加强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深度交流合作,宣传推广高等学校劳动教育典型经验、典型劳动教育项目,宣传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提供劳动教育服务的先进事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