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课程
当前位置: 首页  思政资源  “四史”课程

学思践悟|将“四史”教育贯穿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

发布时间:2023-05-17 点击: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迈上新征程,适逢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高校要将深入推进“四史”宣传教育作为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凝聚力,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强化顶层设计,在“统”字上下功夫。“四史”宣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强化统一谋划和顶层设计,根据上级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要求,制定符合实际、富有特色的宣传教育计划,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职责,明确工作时限,确保取得宣传教育走深走实。要加强统筹推进,建立健全“四史”宣传教育工作研讨和推动落实机制,充分调动校内外各教育教学主体积极性,实现上下联动和部门联动,努力形成学校党委把关定向、职能部门策划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推动落实、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要重点在师资队伍、教育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加强统筹规划,建立一支由党政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等组成的“四史”宣传教育队伍,健全教学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强化教学培训和工作交流,切实将“四史”宣传教育贯通于人才培养体系,产生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育人效应。

优化课程教学,在“融”字上做文章。高校党委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四史”宣传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切实提升育人实效。在思政课程方面,要用“四史”中蕴含的红色历史故事、取得的重要成就和总结的历史经验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的基本脉络、理解历史方位、扩展历史视野,特别是要帮助学生正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从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前进力量,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课程思政方面,专业课教师要深入挖掘“四史”宣传教育元素,聚焦青年学生关注的国家大事、社会热点,找准教学融入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解疑释惑,以鲜活的案例和背景资料增强专业课程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帮助青年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洞察历史本质,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现实问题,引领青年学生知党情、报党恩、跟党走,自觉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的需要、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贴近师生实际,在“新”字上求突破。“四史”宣传教育要想入脑入心,就必须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谋“深”出“新”,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拓展载体。要努力学出新境界,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将“学思想”摆在首位,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核心要义,创新性开展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帮助师生在学史知史中提高理论水平、坚定理想信念、汲取智慧与力量。要努力探索新路径,组织开展微党课、读书分享、微视频比赛、主题沙龙等形式新颖的活动,鼓励学生由“听人讲”变为“主动讲”,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借助图片、语音、视频等推送英雄人物事迹、重要历史事件、党史故事等,推动“四史”宣传教育形式活起来、方法新起来、色彩亮起来。要努力营造新风尚,将“四史”宣传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博物馆、校史馆等教育资源,积极开展专家辅导报告、学术研讨会、专题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浸润式“四史”宣传教育育人氛围。

激发奋进力量,在“实”字上见成效。深入开展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宣传教育,根本目的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运用其去解决现实问题,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高校党委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引导师生将学深悟透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任务,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见实效。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问题导向,围绕高校“四史”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主要形式、综合评价、条件保障等问题积极开展深入调研,把情况摸清楚,把症结分析透,拿出一批真正能够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招、硬招和好招。要在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中不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坚持用伟大成就激励人、用优良传统教育人、用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历史教训警示人,不断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切实把“四史”宣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思路和举措,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坚定决心和生动实践,不断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力量。